冠军!国际部摘得首届中学生科创华语辩论邀请赛桂冠

By 2024年09月03日 星期二Uncategorized


科技穿越,问鼎思辨 | 

清华附中国际部摘得首届中学生科创华语辩论邀请赛桂冠



科技穿越

问鼎思辨



清华附中国际部:

首届中学

科创华语辩论邀请赛

桂冠


8月22-23日,清华附中国际部中文辩论社的何金泽、冯宣睿、陈恩雅、黄琬寓(上图从左至右)四位同学,在中文组钱超老师的指导下,前往上海科技馆参加“科技穿越杯·首届中学生科创华语辩论邀请赛”的半决赛与决赛。


4名获奖队员简介视频



此次比赛由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指导,由上海科技馆、上海市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上海中学国际部辩论社合作举办,为首个面向中小学阶段学生,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非营利性青少年思辨平台。该赛事旨在科技引领,跨界穿越,希望以思辨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科技素养普及,在表达与思维的锤炼中收获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科学与思辨的受益者、传播者。




此次赛事共邀请了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还有澳洲的24所辩论名校参赛。经过初赛与复赛的激烈角逐,最终清华附中国际部与复旦附中、人大附中和海淀凯文学校晋级线下半决赛与决赛阶段。此次比赛的场地在上海市科技馆,并同时在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科技馆、校长科创空间站等平台直播。

半决赛




半决赛阶段,我们对阵的是海淀凯文学校,辩题为工作内容与求学内容无关,是/不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我们持反方。面对对方娴熟的辩论技巧与详实的论证资料,我们的辩手从工作不对口的原因、大学教育的意义、个体选择的自由进行了论述,最终以8:7的微弱优势险胜海淀凯文学校,将于第二天与中学辩论界的名宿——复旦附中进行冠亚军的角逐。




半决赛结束后,我们的辩手们在简短的休息后便开始了紧张的备赛。决赛的辩题是“有独立意识的 AI机器人应该/不应该设置寿命”,这道辩题不仅关乎技术,更涉及对伦理与人性的深刻思考;对参赛的对选手而言,要想阐述清楚这道辩题不仅需要大胆的想象力,也需要严密的逻辑论证。在进行了彻夜的准备后,我们的四位辩手以胸有成竹的姿态登上了决赛舞台。

决赛



此次决赛可谓是群星荟萃、盛况空前,决赛的两支队伍皆为中学辩论届的翘楚,赛事主办方更是请来了多位重量级的大咖亲临会场。决赛主席由著名节目主持人、复旦大学副教授、辩坛名宿蒋昌建老师担任,5委评委皆为科技、学术与教育界的大师: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洪,亚马逊云科技资深首席科学家、亚马逊云科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英国化学会会士姜雪峰,上海市徐汇中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曾宪一,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副教赖长生。同时,还有多个平台的在线直播赛事。




最佳辩手:陈恩雅

(左图)

面对如此盛况,在并没有主场优势的情况下,我们的辩手们顶住了压力,在对AI科技大胆的想象和对人类伦理道德的深刻洞察中展开了精彩的论述。最终我们辩手的优异表现,赢得了评委的认可,以9:6的比分摘得了此次比赛的冠军,陈恩雅同学也以自己杰出的实力赢得了此次赛事的全程最佳辩手!


团结合作


探索未来


此次赛事中,国际部的辩手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领奖台上的荣誉,也在对未来科技与人类伦理的思考过程中扩宽了视野,而他们在参赛过程中展现出的协作精神与探索精神也是国际部核心价值观的显现!



选手感言



陈恩雅 Enya Chen:


辩论一直是我觉得很有趣的事情,因为其探讨的问题从不针对事实而只是基于不同视角的争锋。这个暑假我跟随队伍去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明喻杯赛事并在比赛期间与来自各地的队伍进行了友好的交流。来自不同地区的辩手拥有各异的技巧和风格,但是不变的是每个人对辩论的热爱和对真理的执着。在一次次交锋中,我在这项竞技活动中收获宝贵的友情和认知的提升。我期待在更大的赛事中遇见更多优秀而赤诚的辩手们。同时,获得这次比赛的冠军队伍离不开队友的协作和帮助,特别是我的指导老师钱老师顶着开学的压力却依然花了大量的时间帮我们备赛。我十分珍视这每一次宝贵的经验,并祝愿学弟学妹们也能为辩论社再添荣誉!



冯宣睿 Aslan Feng:


这次的比赛满是奔波。从出发到离开,似乎每一刻都在和时间赛跑。但这样的赛跑是充盈的、充实的,因为它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也带来了许多意义。获得冠军可能只是其中一个收获,但更多的是在巨大压力下,锻炼继续保持冷静去理性思考的能力。运气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也不负所有人的付出吧。



何金泽 Ken He:


首先恭喜恩雅获得全程佳辩手!这大概率是我打的最后一场辩论赛。本以为会有什么特别的情绪,但实际上就如世界上大部分旅程的结束一样,很突然也很平静。第二个辩题没什么好说的,但第一个辩题倒是很应景——我和Aslan Martina都是即将步入大学的毕业生,这个辩题确实是让我们重新审视了我们所学的专业以及大学生活的目的。这可能也是辩论的魅力所在,在最后的最后还能给我上了一课。



黄琬寓 Martina Huang:


在录制这次比赛的宣传片时我认为辩论给我带来的是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而辩论的这一特征也在这次比赛中完美的展现出来了。AI相关的题目普遍单一化,但这次比赛中所讨论的对AI设置寿命这一话题很大程度的打破了我对AI相关辩题的偏见。这场比赛不再是单一的堆数据以及推论,相反,他在推动着辩手的想象力,让想象力带动逻辑赢下比赛。这也是我喜欢辩论的其中一个原因,他永远不是单一化的,他的思考角度永远具有无限可能。喜欢在备赛过程中和朋友们的激烈讨论,以及每一次的thinking outside the box.




文字 Writing |  钱超 Qian Chao,陈恩雅 Enya Chen,

冯宣睿 Aslan, Feng,何金泽 Ken He,

黄琬寓 Martina Huang

排版 Editing | Fontaine Yang

视频 Video | 陈恩雅 Enya Chen,冯宣睿 Aslan Feng,

何金泽 Ken He,黄琬寓 Martina Huang

图片 Pictures |  科创华语辩论邀请赛举办方

审核 Auditing | Toni Dong, Wenting Bai, Renee Zhu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清华附中国际部